一.初识古琴与杂记
如果我以《琴者,禁也》开头,我相信大部分人已经关闭任何打开这篇小文的客户终端了。琴于我来说,如知己。相信大多数喜爱琴的人都能感受抚琴时候犹如自己与手中琴互相倾听的琴趣,妙不可言。很幸运在自己真心想要习得一样乐器的时候,遇到了琴,这是缘分,我很珍惜。说到缘分,题目里的瑶琴,即是我习得琴以后另一番缘分了---我的古琴老师,王瑶惯用的用户名。王老师授课总讲究要讲“干货’, 我呢文笔并不见长,所以接下来的我与琴相识的过程,您只当跟我坐对面聊天喝茶,如果有幸能在结尾呈现给你一个活灵活现的王老师与我,那也就对得起您生命这几分钟了。
初次接触琴,是在我发小的琴房跟她说我想学点乐器。若干古筝,一张古琴。我并没有如你所想一见倾心,只当老友无意拨动琴弦,我无法描述那种感官,那是一种响在心里的声音。我即刻开口问学琴难吗?现在想来这种问题回答起来比学琴本身难。喜欢琴,有时间练,手底下的功夫总归不是去练葵花宝典,又有何难?那学琴容易吗?不容易。她有七弦十三徽,为了要出琴韵,您不常用的左手现在得十分灵活的配合右手在那么长的琴面吟猱搓注,右手还得勾剔抹挑打摘。左右开弓致使您十分慌乱的觉得几乎不可能同时进行。然后大概就该为了手型而苦恼不已,总觉得为啥师长口中所言传了千百年顺应历朝琴曲,历代琴人发展并检验的手法到了自己手上就总不像那么回事呐?也是学了几年才敢与您交流,我觉得手型跟指法就是跟琴交流的语音,学好了这门“外语”,才能跟琴沟通无障碍。具体到琴曲中,右手八法各有其声,左手按法各有其韵,为了得到琴曲最真实的“表情”(这个是王老师的讲解,乐句本身是有其表情的,琴曲也是有其立意的),手型指法这些基本功还真就助益不少。
像很多初学者一样,我总是心急学新曲。殊不知欲速则不达。琴韵我觉得是水磨的功夫,真心急不来。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在开始那年我火急火燎的琴曲历程是,秋风词,良宵引,酒狂,阳关。到了这里就遇到难处了,感觉弹古琴弹的跟吉他一样,一点琴本身的韵味都没有。这时候大概学了半年不到,觉得大概琴与琴曲是被意识化,有一种琴不过如此的感觉,加上本身有点学东西三分钟热度那意思,差点就坚持不下去了。大概熟知我什么尿性,发小本打算教我春晓吟的,直接给我上了平沙落雁。我记得是龚一老师的平沙落雁,我到下课以后都是那种发懵的状态,这曲子简直直指人心,妙极!再然后就直接学了流水,碧涧流泉,醉渔唱晚,普庵咒,梅花。。。。。。问题来了,几乎所有的曲子过了就忘,能记住的曲目您隔墙听我弹,说是琵琶都有人信。(小编注:向您约稿《科学探讨如何将古琴弹出琵琶味儿》)
到的后来路人甲问我会弹梅花吗?答曰,没学过。哪里敢献丑说自己会弹琴?基本功不扎实,心态又是急着想往前行,在习琴路上我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境地。这时候聪慧的发小就把我介绍到王瑶老师这位“严师”这儿来了。来之前特意跟我提醒了她对基本功有严格的要求以及若干事宜,总结起来就是“论-----如何跟王瑶习琴”。随后,我郑重其事的拨通了元音琴院的电话。
第一次见到王瑶老师那是在一个阴暗灰冷的冬天。
回忆是最主观的叙事方式了,为什么我回想给看官的是这么个画面呢?因为大概想知道我学到啥程度了,王老师让我自选曲目弹奏,而我选择了碧涧流泉。那哪是流泉,那是流血。。。。。。其过程我就不赘述了,反正我没好意思抬头看,天朝曾经有个名流叫小四,他形容过一种尴尬难受叫做眼里有雾。
给不明就里的看官交个底,我是低端黑,不是粉丝,您请放心听我继续嗑。
可巧了,当时有课的一个师兄正好在跟王老师学这曲子,正走进门的他被叫顺道弹一曲。当时就觉得那个沉稳啊!而且,手下正有我苦求不得的韵味。真真让我沉默的是我问他学多久了,他说两年吧。(说个题外话,我感觉初学的时候最好多看看别人多对比一下,并不是宫斗那种对比,而是以人为镜,知道自己弹的曲子,可以去到哪里,王老师的原话是最怕你弹琴弹着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对了,我弹完后王老师的点评是手型不错,基本功也挺好。六级以上的曲目,基本功不错,您再回味一下。。。。。。恰好的点出了我弹琴的尴尬境地,这也正是我从头跟她从初级班第一节课重走学琴路的初衷。由基本指法到湘妃怨到现在的忆故人,请容我慢慢为你道来。
二.她是我的老师,亦是良友
之所以要另起篇幅细说我的老师是因为我并不希望我笔下的王瑶是一个高大上的古琴符号。诚然,她琴技细腻,琴风灵动,只是我的野心更大,我更希望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一个站在诸位面前爱笑活泼,博学善言,治学严谨的老师。
曾看到一则消息称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30CM。何为安全距离?即在这个范围内,普通人一方面觉得没有靠太近而导致不舒服或者太远而觉得疏离。初识王瑶老师,我有种奇怪的观感,就是她是个妙人,你总不会跟她太近但绝不会离她太远。她是一个玲珑的沪上女子,软语,善言,精致。
发小提起她总笑言,她不能有时间表,她是今天起来交了电费不能去交水费的人。并不是说她没时间观念,如果是意大利人的话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份惬意的慵懒。对于一个出门一趟要把缴费买菜兑换物品再顺道去银行办手续然后今天得打电话回家的我来说,我觉得我们是不同的慵懒,她总处于一种节奏,而我是突击一天,一周其余时间都是慵懒。特意提到这个小事是因为后文会细说跟她学琴经历,从而认识到另一面的她,大概您能更好的体会到我是如何藉由发小认识的她,慢慢过渡到我认识的她这样一个过程。
王瑶老师无疑是位“严师”,打引号是因为她上课太活泼了,各种俏皮话以及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故事,你会忍不住提醒自己得严肃点。跟了王老师学琴后,我有了三个小本子做笔记,一个是上课时候的笔录,一个是古代音乐史还有一个是每个曲子弹奏时候老师的讲解以及平时练琴的疑问跟心得。(编者注:赞!)
熟知我的人知晓我并不是勤快的人,不过然后她对于指法以及琴曲释义,说一丝不苟也不为过, 为了要最大可能的记住她授课内容,这才有了这三本笔记。 我重走琴路以来,一直刻意模仿她的按弦手型,手法,一直到最近弹到酒狂她在上课时表扬“要是你们的左手都跟班长一样就好了”的时候,那一刻我都忘记我是二十九的成年男子(编者注:未婚),一时激动都按错了弦。在弹到阳关三叠的时候,因为之前学过,并且这是个小曲子,我倒是自信满满。只一个第三叠的“紧拉慢唱”那一段就把我拉回现实,老老实实的跟着她从新认识阳关三叠。我想我现在也没达到王瑶老师7分标准,不过不同的是我现在知道了怎么往十分走了。前行,有路了,心里也踏实了。
王瑶老师无疑是善教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她性格里的那份“灵”,使得她十分了解学生的疑难,杂症。为什么说是疑难杂症呢?我们习琴时触弦深浅,张牙舞爪弹拨按弦,琴曲的气口,情绪的带入浅出何尝不跟病症一样,好的老师懂得如何“号脉”,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大大小小的毛病。
相信大家弹阳关的时候隐隐会有种郁结,那是琴曲本身带来的离愁,我记得返课的时候我才弹到第一叠突然脑子一片空白,不记得谱了!抬头看见王老师正对着我笑,然后说“你是入景,然后不记得下去怎么弹了把?”然后引申讲了弹琴时候情绪的出入,以及乐句本身的表情。这个作何解?比如阳关里面的同音反复,重音在后。叠,表强调,强调嘛,做音乐的时候不就表现在重啦。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素人的文章也有提及,那种对学生了如指掌的感觉真心让你很安心的把自己交给老师,能让你不保留的相信她能把你的琴艺带到你想去的地方。这份信任,我想王瑶老师的学生应该都感受得到。
王瑶老师爱惜羽毛,品行高洁。她总笑言自己不能拍照,因为自己以后还要混迹上海各大琴馆。然则时下古琴乱象诸位想来也是知道的,各种大师泰斗学究层出不穷,要是王瑶老师肯去“混迹”,我想各大琴馆求之不得吧。她只选择了在元音教学,因为她说这里有全上海最优秀的老师,比如她十分推崇的张达老师等。她说起元音,也是感叹学院的氛围宜琴。提起她的老师之一吴文光先生问她对古琴做了什么贡献,她说自己可以坦然的回答是在元音琴院教学,为传播古琴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王瑶老师有自己的想法,从善但不如流。那时徐汇分院开始授课并不久,学员围坐喝茶闲聊。话题嘛,本是闲聊哪能有什么主旨。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国人心态的问题。这是个比较大的命题,大概是从医疗系统聊到了逆来顺受。然后从打车软件出现后不用软件出门基本打不到车聊到打车软件带来的利用率跟路人实际享受到的便利是否对等,以及城市交通问题若干。她与路人乙各持己见,你很难想象恬静的女孩有条理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论证的样子,那是我第二次见她。那感觉就像是教科书上的插画人物活过来现实跟你身边的人聊天一样的奇特,我一回想,那大概正是她从朋友的朋友变成老师的最开始。之后的课时里,经常会得闻她关于琴,生活态度的奇思,我想班里的女生读到这里会觉得很认同。男同胞嘛,友情剧透,不要跟她说古琴是雅乐。
王瑶老师习琴刻苦认真,治学严谨。记得发小说起十分想念王瑶的《广陵散》,说以前她们住一起的时候王老师整天弹,她自己在玩梦幻西游看小说现在想听都难得有机会了,说她对一个音的效果严格到苛责的地步,如果弹不出自己要的效果连觉都睡不着。到了现在也还是定期发了录音给吴先生检查。我想这种对于琴艺的严格要求使得她对曲子有着极强的掌控,包括节奏,立意等等。
那是在课间间隙,兴之所致王老师弹过的曲目是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流水,碧涧流泉。我记得那次弹到碧涧流泉的第三段末尾二上七弦带起,接着七徽六罨了抓起接六弦九徽罨带起这一串,真如泉水叮咚,其声清脆,其韵灵动。我当时就脱口而出我好喜欢这里的起承转接,王老师微微一笑。有那么几个时刻,你想着这就是我要跟的老师,我想那次肯定是其中之一。说她治学严谨,这得从酒狂这个曲子说起。她严格要求我们既然学的是姚丙炎先生打的谱本,那么节拍就得是三拍子,指法如何改也好,打摘要保留。远了说是为了大曲子比如广陵散打基础,到时候大曲子变节奏就信手拈来。单就酒狂这曲子来说,姚先生酒狂的录音确实将微醺那种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仙人吐酒那一段,没有这三拍子还真弹不来那仙气,撇开曲意不谈,那种音符韵动的雏形就没枉费我重走的努力。
后来古代音乐史开课后,王瑶老师还特意要求我们班去下载神奇秘谱来学习,并自己写一份关于酒狂的小文,要“干货”,不准拿背景糊弄。仙人吐酒后的叠涓勾打更是引申出一段故事。为了酒狂结尾的小彩蛋,建民叔可是来我们班卧底了好一阵子。 另外,她也是经过长时间的考证论证左弗右衮的这个命题,笑言恨不得改名叫王左弗了,还有上过古代音乐史的同学应该会惊异于那些署名王瑶的表格把。你我看到的那张简洁明了的表格,不知道是查了多少书籍的劳动成果啊!
文章未必有多出彩,勉强算得一个感情真挚吧。跟王老师也才一年不到,希望以后我弹琴,熟知王老师的朋友能听音便知晓我是她的学生。写到这里,远远超过了跟小编约定的几百字小文。也谢谢能看到这里的琴友以及元音的同学,我算得元音数得着的话痨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