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21-66316116(闸北)
021-64278447(徐汇)
习琴杂记
学琴记——书 吟 琴
分享:
0
信息发布:发布时间:2015-12-12 15:50:102 浏览次数:
  自在元音琴院学琴以来,约有月余,每个星期一堂琴课成了我最享受的时光。说起为什么学琴,这其中还是有点故事可述的。
 
  小时候写毛笔字是我最钟爱的事项,洁白的宣纸,清馨的墨香,腕间的挥运都令我无比神往,也曾到外面跟老师学过一段日子,可是因为家里的反对,只能将这件事深埋在心房。
 
  直到工作,我可以自主自己的时间,在去年夏天重新拾起毛笔,展开字帖,一笔一画,认认真真的练了一年,因为是自学,所以只能在网上找一些书法教程,其中以天津南开大学书法教师田蕴章先生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为上,里面不光有书写的技巧,还夹杂着各种文人雅士的趣谈,使我受益匪浅。里面谈到如果想要在书法上有所发展,就不能一味的盯着字帖,而是要兼备一些“字外功”,所谓字外功就是和书法有相辅相成的的一些事,比如君子四艺琴棋书画,比如京剧昆曲。我对自己的嗓音条件有自知之明,虽然爱听爱唱京剧昆曲,但是达不到一个高度的话,对书法的提升也没什么作用。君子四艺之中以琴为首,这就成为了我这个从未学过乐器的人选择学习瑶琴的原因。
 
  还有一个因素和“吟诵”有关,吟诵这个新词想来大家会比较陌生,这个词指的是用传统的读书方法读文言以及诗词歌赋。古人读书讲究四声“平上去入”。用这种方法读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这种读书法只存于私塾教育,但凡读过私塾的都会“吟诵”。随着新学堂的出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吟诵”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到了消失的边缘。直到去年,我在百度“汉服吧”中看到吟诵的相关文帖,便被这种天籁之音深深吸引住,正好我父亲的舅舅(我称呼他老人家为舅爷爷)小时候念过私塾,于是我在去年夏天特地去向他学习请教,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让我对吟诵更加的了解,也让我对念四书五经长大的人有着更深的敬佩。(编者注:已经在元音琴院的宋词赏析读书会上见识过作者的吟诵了,精彩。)
 
  随着吟诵知识的增加我发现,读书的声音和琴声是那么的相配,一曲琴歌凤求凰听得我如痴如醉,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学琴的决心。
 
  近一个月的学习,也让我对弹琴有了一些体悟,我练琴基本上是按照临帖的方法,临帖讲究对临,背临和意临,所谓对临就是帖上怎么写我就怎么写,写出来的字可以和字帖上的字重影就算成功了,所谓背临就是合上字帖写出来的字也能达到对临的效果,所谓意临就是写出来的字字形可能不像古人,但是神韵上有呼应之处,到了这个程度基本上是一代大家。因为这个方法很有效所以我练琴也是这样练,先将一首曲子听得烂熟于胸再弹,有不对之处再仔细的听录音,以求音准,速度与古人一致,现在的我还不敢有所发挥,因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没有形似何谈神似?
 
  附上一则趣闻:有一次上课一个地方没听太懂,小胡老师用类似西方声乐的教法特地为我详细解说,说这个是停顿符号,这个慢半拍,这个拖长。。。。。。小胡老师看着我迷茫的眼神问我:“没听懂?”“嗯”“哪里没懂我再详细和你说”“都没懂”“。。。。。。那你平时怎么练琴的?”“听录音再练,练得不对再听,练对了为止”“O__O”…好吧,你还是适合传统方法。” (编者注:小胡老师的授课特点就是这样的,细腻、耐心、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第一次的学琴笔记到此结束,附上打油一首:
 
首次琴課有感
初撫七弦琴,其聲勝石金。
梓桐為筋骨,龍鳳作諧音。
雅士懸堂奧,白丁付爨心。
勾挑遂一曲,相狎有微吟。
 
  (本文作者 子陌 为元音琴院古琴初级班学员 )



 
课程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