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21-66316116(闸北)
021-64278447(徐汇)
习琴杂记
【学员来稿】习琴微谈
分享:
0
信息发布:发布时间:2016-01-22 17:12:412 浏览次数:

一四年末就已经预约了胡馆主的课程,一直到了一五年元宵节后才接到教务的电话,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终于能成为名家弟子,现在每每想起,心里总会有些激动。
 

习琴,最最总要的是择师,尤其是启蒙老师,最为总要;虽然老师都盼望着自己的学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高度,如果把习琴比成登山,历尽艰辛站在了“土丘”之上,忽然发现远处的高山才是你想要的,这种感觉正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那么,既然如此。有条件的话,为什么不选择从高山开始呢?
 

其次,是要尽可能的选择一把你喜欢的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把好琴会让你少受很多苦,学琴苦是正常的,但大多是应苦在境界的提升,而很多初学的琴友却苦在琴上。我经常会看到部分琴友在网上晒自己残破的左手,以此来证明自己刻苦的练习。我曾近距离的看过龚一老师的左手,除了大指高骨和无名指的第一个关节处有老茧,大指指甲按弦处仅有三条不深不浅的纹路。而我们许多的琴友,晒出的图片,左手真的是弹到已经不能再弹的地步了。。。。。
 

这并不能证明是刻苦,仅仅只是能证明是在受苦。
 

伤手的原因,一来是因为琴的岳山过高或者是四徽到岳山之间没有做足够的低头,二来也是因为新人学琴,不懂的用巧劲和省力,我也是上过一五年中秋雅集之后,大拇指甲因《明月几时有》这首曲子的原因长距离的在七弦七徽和十徽之间上下滑动磨出了深深的线纹,本来觉得是琴抗指,后来经顾老师指点才知道:原来在按弦和走手音时,只需要用约等于手掌的力量就可以把弦压住,而不是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压住,并且这样的音色还是一样的。。。。。
 

在后来的研习中,也发现如果按弦用力过大,会使得揉吟变得生硬;而减少了力度下来,演奏的效果也会提升不少,同一首曲子,换了演奏方法,竟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实在奇妙。
 

另外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走音时只需要在两端用力,而在走音的过程中可以略微的放松一些。而我那时候七弦十徽上到七徽,生怕到了七徽没声,走音过程中可是把吃奶的力气都压上了!这也是我现在弹琴爱咬嘴唇的起因。。。。。
 

所以,想要学好古琴,名师和好琴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若是单单是想学来玩玩或者为了省钱在这两样上“退而求‘ 很’次”的话,那么我的建议还是不用学了,因为对古琴产生了“如初见”的感悟,会让你人生少上很多的东西。
 

那么,在平时学习琴曲的时候,又有哪些过程和境界呢?
 

参考古人的说法分别为:熟曲、初弹、会意、开悟,这四个境界。
 

熟悉曲子风格和大致结构并能弹奏出来仅仅是琴曲学习的开始。
 

雅集的话,需要达到“会意”这个境界。所谓会意,顾名思义,就是要对琴曲的韵致、内涵、所要表达的情感等有所感悟和理解,并能通过演奏技法熟练的相符合的表达出来。这个境界过程因人而异,随阅历和感悟,可能会很漫长也可能会很短。古琴,易学难精,难就难在对每个段落的会意,弹首曲子下来很简单,弹出曲中的意境却很难。因为需要的内涵和经历太多太多了。。。。。
 

演奏一首曲子,做到前三点仅仅只是一副骨架,若对曲子的理解达不到“开悟”的境界,是很难打动听众的,甚至很难能打动自己。
 

有时候,弹《阳关三叠》,弹故人远去“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心中伤怀之感,常会不由的落泪,本来只觉得应是自己太多愁善感,后来才知道是自己领悟了曲中的意味,悟出了更多。
 

琴音,由心而生。能不能弹出每个音的世界,只能看悟。
 

引起悲哀的情感时,发出焦虑急促的声音;引起快乐的情感时,发出舒畅和缓慢的声音;引起欣喜的情感时,发出粗暴严厉的声音;引起敬重的情感时,发出直爽庄重的声音;引起慈爱的情感时,发出柔和的声音。以上这六种情感和相应的六种声音的变化,都不是出于人的本性,都是由感于物发生的,引起哀、乐、喜、怒、敬、爱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以不同的声调表现出来。反之,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故表达不同感情的音乐也能影响听者的感情,引起听者的共鸣。
 

这其中度的掌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音乐本就是时间得艺术,一曲《平沙》,几百种版本,南北《平沙》孰好孰坏?一曲《忆故人》,不同的弹奏,天壤地别,成公亮缓,吴景略急,龚一老师柔,胡馆主悲,张达老师刚毅,孰好又孰坏?
 

是故开悟的境界有多高远,所演奏琴曲的境界就有多高远。。。。。。
 

最后,把孔子习琴的典故分享给大家,共勉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作者:学员徐琨尧

 

课程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