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21-66316116(闸北)
021-64278447(徐汇)
王羲之行书系列课程《兰亭序》班开课通知
分享:
0
信息发布:发布时间:2018-10-21 16:01:542 浏览次数:

一、书法是艺术表达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这样说:“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指出创造文字,就是为了沟通和保存。我们也常说“字如其人”,然而那普通人写字也有个性,那么算不算书法呢?

 

当然不算。“字如其人”这句话没有错。但个性表达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表达,二是艺术表达。所谓自然表达,无须训练,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例如小孩子表达天真,不用教,教了反而假,所以称之为天性。但自然表达是低层次的,达不到艺术的境地,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层次。没有掌握书法技艺的人,“字如其人”,只是流露天性,当有些人掌握了技法,就上升到艺术表达的层次了。“字如其人”也就更深入、更细致、更动人了。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脱离了自然表达的层次。

 

现代书法家潘伯鹰先生,生前是研究王羲之的专家,1962年,潘先生出版了《中国书法简论》一书,大力提倡学王羲之。他说:“除非我们不学习写中国字,若要学习,便必须从笔法入手。”这里所说的笔法,指书法的基本技法。表达个性,你要表达得好,首先要掌握笔法。写字和书法的分野,就在于有没有掌握必要的可以传达艺术特征、表达天性的技法。这是对于各门类艺术都适用的法则,比如古琴的技、艺、道之间也体现了上述法则。


二、王羲之是习书典范
 

作为中国第一篇评论书法家个性的文章,南梁袁昂的《古今书评》中说:“王右军(王羲之)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在书法历史上,王羲之的笔法是一个典范,并影响中国书法至今已近2000年。潘伯鹰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中写道:就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看,隶书是一大变化阶段。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全是隶书的时代也不为过。草书和楷书为千余来流行的书法,它们在形体上,由隶书衍进,固是无待多言的事实,尤其在技法上, 更是隶法的各种化”。实际上,我们现今熟悉的楷书在唐代叫今隶,从这个意义上说,楷书和草书近两千年来都是从隶书演化出来的,他们在技法上也是隶法的各种变化。唐朝人认为笔法主要指真行草书之法,又称为楷法并逐渐和篆隶相对。这在唐代韩方明的《授笔要说》中可以看到。而从篆隶转化为真行草之法,里边的关键人物就是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是精擅隶书、更以其中许多笔法变化移转到楷书和草书上最有成就的大家。事实上,自从有了他,中国的书法才形成了由他而下的一条书法大河流的。王羲之依靠其天赋和勤奋,在继承创新的双重作用下完成了从隶书到真行草书的变化。因此,潘先生说:我深觉王羲之不仅是一个精通隶书的大家,其更伟大的成就则在能以隶法来正确地、巧妙地、变化地移入楷行草书之中,成为新的体势,传为不朽的典范

 

 

为什么书法的高峰会出现在魏晋时代,而王羲之为什么又称为了高峰的代表?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文的自觉)是相对于西汉文人“助人伦、为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如果说,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魏晋以前,功利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必定要符合某一种社会的实用。魏晋以后,自觉艺术,艺术是人生的一部分,提高自己素养,提高自己审美。唱歌、跳舞、弹琴、绘画,都是满足于自己的心,这就叫自觉。汉字的字体从造字开始就有了,有了文字就有书写,一直延伸到今天,更会延伸到将来。书体的产生主要集中在秦汉时期,这是功利性的艺术。魏晋开始,书法达到自觉,书法家努力创造书风,表达个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就是从书体向书风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

 

 

站在书法史的角度来看,真书、行书、草书,都是在隶书时期产生的,可以说是隶书的演化。王羲之成功地把隶法运用到真行草书之中,使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枢纽性的人物。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还在隶书巨大的影响之下,王羲之在继承钟繇(章程书)、张芝(草书、章草)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新体,变“古质”为“今妍”。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笔法多变、风格秀逸。这种书体,大受欢迎而流行至今,成为书法史上最大的流派,不可撼动。唐代张怀张怀瓘《书断》这样评价王羲之: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这评论非常精到。

 

因此,笔法是学习书法的关键,学书法先学笔法。笔法有统一的规范。而王羲之技法是我们学书法掌握笔法的不二法门.

三、如何学习王羲之

 

通过书法史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王羲之的笔法传授,以智永为枢纽,智永是关键人物。智永之前,是家族传授,不授外人,智永之后,是师徒传授。虽然王羲之的真迹如今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比如我们只知道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传到了智永手中,后来为酷爱王羲之的唐太宗拿去了,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他本身是杰出的书法家,光是《真草千字文》就写了八百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王羲之笔法的秘密却通过历代的书家代代相传,其中最重要的是唐朝张怀瓘《玉堂禁经》,其中不但记录了永字八法、五势、九用,还归纳了书法三大要素。他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在书法中,写“字”实际上是写“笔势”,因此核心是“识势”;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大圈以行笔,运用小圈以调锋,可以类比为古琴中的节奏;在势的基础上形成字的结构,也就是俗语所云“因势利导”、“因势立形”,即术语“裹束”的含义,本质就是大小圈的综合,可以类比为古琴的旋律。而最最基础的是“用笔”,也就是具体的调锋动作,比如中锋、侧锋等;可以类比为古琴的指法。

 

《兰亭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的“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唐太宗对王羲之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王羲之·兰亭序

 

左琴右书,是文人情怀的突出体现,吟猱绰注不只是表达音乐内涵的技法,更是抒发内心胸臆的途径;驭趯衄挫不只是笔法精良的技术特征,更是展现个人修养和意趣的文人化方式。

 

永字八法所含的笔法特征

 

通过本课程,引领学员充分掌握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体现的“王羲之系统”中的丰富笔法:如“挫”,即大笔分下蹲,收笔时空抢离纸面,如兰亭序“所”、“合”等字。颇有古琴指法中“剌伏”的意趣。

笔法与指法

 

通过本课程,在笔法基础上,突出行书中可见的“笔势”,这是王羲之书法之所以“天机错落、潇洒流丽”的魅力源泉。而我们耳熟能详的“永字八法”本质是“单一笔势”,并非“笔画单元”。在这样的逻辑下,书法才能“活”,才可能接近古人的真正书写状态,而不会变成“美术”。

永字八法的单一笔势

 

 

例如如果不能有效的掌握“笔势”,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崇”字多的一点就很难解释,其中的奥妙也就无从体会了。

 

 


课程计划
 

本《兰亭序》班是王羲之行书系列课程的第一期课程,《兰亭序》为王羲之书作中以真书笔法和笔势为主的典型法帖,打开学习“行草书”之门,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面向有兴趣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学员。由于课程依照“王羲之系统”的教育模式,0基础学员亦适用本课程,无需担心进度,并串讲书法与古琴共同的艺术特征,促进学员“左琴右书”的通识思维发展。

 

①王羲之系统书论概述:2课时

②王羲之系统笔法“九用”讲析:5课时

③王羲之系统笔法“五势”讲析:3课时

④《兰亭序》例字笔法学习:3课时

⑤《兰亭序》例字结构学习:2课时

⑥王羲之《集字圣教序》与《兰亭序》关系剖析:2课时

⑦《兰亭序》章法剖析:2课时

⑧《兰亭序》技法应用及创作要点:1课时

 

课时安排

2期课,20次课时,4人以上开课

 

上课时间

周日下午(具体时间待定),每周一次课

 

上课地点

元音总院(地址:上海共和新路1536号大宁国际茶城410室)

 

报名电话:15800975115(微信可联系)

 

学习目标

通过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代表的以真书为主的笔法和笔势练习,结合《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综合掌握王氏书风“不激不厉”的审美特征并应用于集字创作,为王羲之系统行书信札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教材

卢艺编著《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探源》

 

 

下阶段学习内容

王羲之行书信札临习技法:《平安奉橘三帖》(1期,10次课)

 

 

课程在线咨询